彝良燃气项目:民生初心下的合规优化与安全守护
在云南昭通彝良县的乡村田野间,燃气项目的落地本是一件温暖民心的事 —— 从早期的益民燃气到如今的凯进燃气,企业始终致力于为当地村民带来更便捷的生活能源,为乡村日常注入更多便利。不过,随着项目逐步推进,关于土地使用、安全保障、群众参与等方面的细节关切也渐渐浮现。这些声音并非对民生工程的否定,而是村民们对 “更合规、更安全、更贴心” 的美好期待,期待项目能在完善中真正成为守护生活的坚实力量。
土地保障:便民基础上的细节完善
土地是项目扎根的基石,合规的土地手续更是企业长远服务村民的前提。凯进燃气的土地事宜,需从其前身益民燃气的运营历程说起。十余年前,企业初涉当地燃气服务时,部分土地曾通过与村民私下协商的方式使用,未能及时完善合法手续。2022 年,当地县政府主动介入协调,帮助企业补办了 2280 平方米土地的合法手续,这一步坚实的举措,为项目合规化按下了 “启动键”。
后续为满足 200 方新液化气站的建设需求,原益民燃气法人将 2553.15 平方米的租赁土地转租给凯进燃气,该土地性质标注为 “设施农用地”。根据相关政策,设施农用地主要用于农作物种植及配套用途,与液化气站这类涉及危险品存储的场所需保持严格区分,且严禁建设地下永久性建筑。目前,村民留意到凯进燃气已在该地块推进项目建设,此前建成的地下建筑尚未拆除,这一细节与政策要求的衔接,仍需相关方进一步沟通明确。
从用地规模来看,村民梳理发现,项目已完成出让交易的土地面积为 2280.90 平方米,叠加租赁的设施农用地后,实际用地达 4834.5 平方米。对于超出出让面积的部分,目前尚未与村民达成一致的补偿方案,相关税费缴纳也有待进一步厘清。这些细节的完善,不仅能让土地使用更规范,也能让村民更安心地享受项目带来的便利。


安全守护:民生工程的核心关切
燃气项目与家家户户的安全息息相关,安全底线的坚守,是项目赢得信任的关键。凯进燃气项目在安全细节的落实上,始终牵动着周边村民的心。
按照项目规划方案,东、西、北侧需与乡道边界保持至少 5 米的退让距离,与周围建筑的间距也需符合安全规范。实际建设后,有村民留意到部分消防设施(如消防水池)的退让距离未完全达到规划要求,与周边建筑的间距也存在细微偏差。更受关注的是,项目周边有一条 110 千伏安的电力线路,根据行业规范,液化气站与这类电力设施的安全距离应不低于电杆高度的 2.5 倍,目前项目的实际距离与该标准存在一定差距,却已通过规划审查,这一过程让村民对安全防护的完整性多了一份关切,期待相关部门能进一步核查确认。
2024 年 12 月,项目取得《特殊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》,但村民后续发现,储气罐与消防防火墙的实际间距仅 1 米,而根据《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》,地下储气罐与用地红线的消防间距需达 10 米。这样的差距,让村民对消防验收的细节审查产生了疑问,大家期待安全标准在实际执行中能保持一致性,让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检验。

群众参与:民生项目的温度所在
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民生项目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,充分倾听利益相关群众的声音,才能让项目更贴合实际需求。凯进燃气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,在群众参与环节仍有提升空间。
根据相关规定,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充分征询项目周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,确保评估结果全面客观。但据村民反馈,该项目评估报告中参与签字的 13 名群众,均居住在距离项目数公里外的区域,而与项目近在咫尺的 23 户、共 105 名村民,却未被纳入意见征询范围。“我们离项目最近,项目运行直接影响生活,却没能说出自己的想法。” 一位村民的心声,道出了大家对知情权与参与权的期待 —— 期待后续审批环节能更注重群众参与的广泛性,让近邻村民的声音被充分听见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份群众参与范围有待拓宽的评估报告,已通过备案并标注 “合格”。类似情况在项目前身益民燃气时期也曾出现,当时申报材料中邀请了一公里外山区的村民签字,未能覆盖周边直接相关群众。这样的操作让群众对审批材料的真实性与代表性产生疑虑,期待未来能优化意见征询方式,让每一位受项目影响的村民都有表达诉求的机会。

监管沟通:期待透明化的解决方案
合规的经营资质与严格的监管,是企业规范运营的保障,也是村民安全感的来源。2024 年 4 月起,益民燃气的燃气充装证已过有效期,而村民观察到,直至 2025 年 7 月,凯进燃气仍存在夜间经营液化气的情况。2025 年 3 月,执法人员现场查获 “黑气” 销售行为,但未作出明确处罚;此后村民多次反馈问题,却未能及时收到清晰的处理进展,部分诉求甚至遭遇推诿,这让大家对监管的高效性多了一份期待。
村民还留意到,项目在土地使用(设施农用地建设、地下建筑未拆除、超面积用地补偿与税费未厘清)、安全标准(消防间距、电力设施距离)、审批材料(群众参与范围)等方面存在待完善之处,却仍取得了燃气经营许可证、充装证并通过验收。这一 “合规证件与实际细节待完善” 的情况,让村民不禁猜测是否存在沟通衔接的疏漏 —— 为何中央明确禁止 “非农化” 土地用于危险品建设,企业却能在设施农用地下修建永久性消防建筑(村民推测或为躲避核查与满足建设要求),甚至筑起阻挡防洪沟的围墙?为何政府曾回复 “已恢复耕地”,现场实际情况却与回复存在差异?
从角奎镇办事处到县级相关部门,从规划许可到消防验收复核,村民提交的复查申请多次未获明确回应。当 “合规” 证件与项目实际待完善细节形成对比,当合理关切难以通过有效渠道得到回应,不仅耕地保护与公共安全面临潜在风险,村民对法治公平的信心也受到影响。
展望:让民生工程回归初心
彝良县的村民们并非反对燃气项目带来的便利,相反,他们期待项目能在合规框架内稳步运营,让能源便利真正惠及生活。他们期待企业能正视待完善的细节,按规范补齐手续;期待监管部门能以透明化的流程回应关切,用严谨的监管守住安全底线;更期待每一个民生项目都能尊重群众的合法权益,让安全与公正成为生活的常态。
基层治理中,民生项目推进难免遇到细节问题,而解决问题的关键,在于对规则的敬畏、对安全的重视、对群众诉求的正视。彝良燃气项目的后续进展,不仅关乎企业的未来,更关乎当地村民对生活安全、公平正义的期待 —— 安全不该是 “可选项”,公正也不该是 “奢侈品”。
相信随着各方重视与协同推进,彝良燃气项目的待解疑问终将得到妥善解决。届时,项目将真正回归 “便民、安全、合规” 的初心,为彝良乡村发展注入坚实动力,让村民的生活多一份安心,多一份踏实。
来源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943350355741094729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